看白癜风到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金凤
全球约10%的人患有慢性便秘,这是不是某种细菌进入人体,并定植在大肠黏膜上导致的?15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朱敏生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研究机构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成功分离出顽固性便秘的致病菌,并将其命名为“ShigellaspPIB”。PIB菌能分泌二十二碳五烯酸(DPA),这种脂肪酸能直接抑制肠道节律性收缩、降低肠动力。小鼠口腔摄入PIB细菌可引起顽固性便秘,其便秘表型与人类慢性便秘高度相似。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医学权威期刊《临床研究杂志》。
PIB菌经口腔进入机体,定植于结肠黏膜,产生DPA抑制结肠蠕动,最终导致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受访者供图
慢性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现有的治疗方法对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作用较差,且患者容易反复发作,表现为顽固性便秘,还会引起肠癌、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等并发症。其中,大肠手术切除是治疗严重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IFC)唯一方法。但IFC的发病机制一直不清楚,如何预防和治疗IFC是世界性难题。
“我们一度猜想,顽固性便秘可能是某种细菌感染并定植大肠黏膜导致的。”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陈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年底开始,他们与南医院姜军、李宁、汪芳裕主任医师团队合作,对患者肠黏膜菌进行了规模化功能筛选。
“我们从患者结肠粘膜中分离、筛选出大量的细菌,对其逐个培养,并在体外的结肠肌张力仪中检测,发现一种细菌可以抑制结肠收缩。”陈鑫解释,正常情况下,结肠会规律性地收缩,将产生的粪便逐渐推向肛门,而一旦收缩发生异常,就会导致便秘。他们随后将这种细菌喂给正常的小鼠,结果发现小鼠的结肠收缩明显减缓。
研究人员将这种细菌命名为ShigellaspPIB。陈鑫说:“在目前已知的国内外研究中,还未曾发现对该细菌的研究成果,这是首次发现顽固性便秘的致病菌PIB。PIB菌是志贺氏菌的新亚型,含鞭毛和丰富菌毛,可长期定植于大肠粘膜。”
在试验中,研究团队检测了68例临床确诊的顽固性便秘患者的粪便,发现51例即75%的患者的粪便呈现PIB阳性或DPA阳性。而在例正常人或非顽固性便秘患者的粪便中,PIB与DPA检测均为阴性。
既然发现了顽固性便秘的“凶手”,能否定向消灭PIB菌?团队成员从河水中筛选获得三种PIB特异性噬菌体。这些噬菌体在体外可以高效、特异性地杀灭PIB菌。而且科研人员在给感染PIB的便秘小鼠喂食噬菌体后,小鼠粪便中检测不出PIB了,便秘的症状也基本消失。
这些发现,令研究团队欣喜不已。陈鑫表示,“如果可以运用噬菌体研发出杀灭PIB的药物,也许就能减少手术治疗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也可以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另外,如果检测到人体感染PIB,即使还没有发病,也可以早干预早治疗。”
不过,陈鑫坦言,PIB也许只是目前发现的顽固性便秘的致病菌之一,它从哪里来、是如何进入人体的、有多少人感染,还需要大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