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隘镇举行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班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应急意识,帮助大家掌握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邱隘镇红十字会于7月10日在镇红十字培训基地举办了一期应急救护员培训班。
本期培训班学员涵盖了村社区居民、教师、外贸企业人员。
课程邀请了浙江省红会一级培训师王胜男老师和我区红会培训专家严文斌老师为学员进行授课。
课程中,王老师就心肺复苏的步骤,创伤救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等进行了模拟操作和示范。
之后,学员们又进行了分组实操。
为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在课程的最后又安排了理论考试、心肺复苏和事故创伤救护等实操考核,70名培训学员均通过了理论考试和模拟实操考核。
王老师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案例,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他们了在面对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学员们纷纷表示,今后在紧急时刻这些知识能够拯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在这里,
小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有用的急救小常识。
↓↓↓
心肺复苏篇
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做的抢救治疗叫做心肺复苏,主要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对于抢救猝死、溺水、触电、窒息、中*、失血过多等造成的心跳停止至关重要。
操作要点
·施救前必须先拨打急救电话。
·施救前,施救者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确定病人呼吸、脉搏确实停止,然后再施行救助。
·让病人仰面平卧于硬板或平坦坚实的地面,然后施救者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于病人肩与腰之间的一侧。
·人工呼吸法:先清除病人口中的异物,开放气道,再以一只手按住病人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将其下颚托起,使其头部后仰;
按压前额那只手的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翼,吸足一口气后,用口唇严密地抱住病人的口唇,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
看到病人的胸廓扩张时停止吹气,离开病人的口唇,松开捏紧病人鼻翼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则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再施二次吹气。
每次吹气时间:成人为2秒钟,儿童为1—1.5秒钟。
·胸外心脏按压法:施救者以靠近病人的下肢手(定位手)的中指沿病人的肋缘自下而上移动至肋缘交会处(剑突);
伸出食指与中指并排,另一手掌根置于次两指旁,再以定位手叠放于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相扣,贴腕跷指,手指跷起勿压胸肋;
以髋关节为轴用力,肘关节伸直向下压(垂直用力),手掌下压深度为3.5—4.5厘米,每分钟约做次。
·胸外心脏按压法与人工呼吸法应交替进行,比例为:单人进行复苏30:2。
也就是说,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反复做;双人进行复苏30:2,也就是说,一人做30次心脏按压,另一人吹气2次,反复做。
创伤救护篇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电话或场馆的急救人员。
操作要点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止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
1.加压包扎法:用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这种方法急救中最常用。
2.填塞止血法:用消*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成四头带加压包,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常用于颈部、臂部等较深伤口。
3.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
4.屈曲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窝内放置绵纱垫、毛巾或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布带作“8”字固定。
注意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能使用,因此法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
包扎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的毛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
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和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常用的包扎方法:
1、环形绷带包扎法。此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的包扎。
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上肢;
三角巾宽带: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然后再对折一次。可用于下肢骨折固定或加固上肢悬吊等;
三角巾窄带:将三角巾宽带再对折一次。可用于足、踝部的“8”字固定等。
固定
固定对骨折、关节严重损伤、肢体挤压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等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可以临时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有利于伤员的的后送。
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应先止血,再包扎。
固定时松紧适度,牢固可靠。
急救固定器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时,医院那样要求,而常就地取材,代替正规器材。
如各种2~3cm厚的木板、竹杆、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刺刀,以及伤者健(下)肢等,者可作为固定代用品。
搬运
搬运原则:
1.受伤现场,判断伤情。
2.先救命后治伤,先止血包扎后固定再搬运。
3.脊柱、骨盆、双下肢骨折,内脏损伤者不能站立而应平卧位搬运。肋骨骨折不能背。
4.病人头向后、足向前。往高处搬时,前放低后放高。
5.动作轻巧迅速,避免震动。
气道梗阻篇
气道梗阻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病人常因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而导致死亡。
易产生气道梗阻的群体主要是低龄儿童和老年人,也有部分成年人因进食时谈笑、进食过快而导致气道梗阻。
操作要点
自救
可一手握拳抵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压4~6次。
或将上腹抵压在椅背、桌边和栏杆等坚硬处,连续弯腰挤压腹部4~6次,可以连续反复挤压数次。
如病人怀孕或过度肥胖,则实施立位胸部冲击法,冲击部位在胸骨中部。
互救
对于清醒者,可嘱其弯腰并用手掌击打其后背中间4~6次。
或救治者用双手环绕患者腰间,一手握拳于其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紧拳向上、向后冲击勒压4~6次。
如病人怀孕或过度肥胖,先进行口对口吹气2次,如果无效,则实施卧位胸部冲击法,冲击部位在胸骨中部。
仰卧位腹部冲击,用于意识不清的伤病员。
1.将病人置于仰卧位,救护员骑跨在伤病员髋部两侧。
2.一只手掌跟置于伤病员腹中正中线、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只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背上,两手掌跟重叠。
3.两手合力快速向内、向上有节奏冲击伤病员的腹部,连续5次,重复操作若干次。
4.检查口腔,如异物被冲出,须迅速将其掏出口外。
可用手指将异物钩出,但应注意不要将其推入气道更深处,或被患者反射性闭嘴咬合,伤及救治者手指。
5.检查呼吸心跳,如无心跳立即心肺复苏法(CPR)。
*急救小常识来源网络,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粉丝留言指正。
编辑
东城邱隘
设计
锐蜂动力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