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业务学习113慢 [复制链接]

1#

21.鸟苷酸环化酶-C(guanylylcyclase-C,GC-C)激动剂可以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状。推荐等级:推荐。

利那洛肽为1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可结合和激活肠上皮细胞GC-C受体,使细胞内和细胞外环磷酸鸟苷(cyclicguanosinemonophosphate,cGMP)的浓度显著升高,升高的cGMP激活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因子(cysticfibrosistransmembraneconductanceregulator,CFTR),增加氯化物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并加速肠道蠕动,部分cGMP被释放进入浆膜层,还可降低肠内痛觉末梢神经的敏感性。Ⅲ期临床试验确定了利那洛肽在慢性便秘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利那洛肽可显著增加患者每周自发排便次数,改善排便费力和粪便性状,并可有效缓解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利那洛肽改善便秘症状在服药第1天内即可起效。与安慰剂相比,利那洛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多为轻、中度。综上所述,GC-C激动剂利那洛肽可显著增加慢性便秘患者的CSBM次数,改善排便费力、粪便性状等,并可有效缓解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我国已批准将利那洛肽用于治疗IBS-C。

22.高选择性5-羟色胺4(5-hydroxytryptamine4,5-HT4)受体激动剂可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增加患者排便次数。推荐等级:推荐。

普芦卡必利为苯并呋喃类甲酰胺类化合物的衍生物,是一种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的5-HT4受体激动剂,与肠肌间神经丛5-HT4受体结合后,可增加胆碱能神经递质的释放,刺激结肠产生高幅推进性收缩波,使不伴有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便秘患者胃排空、小肠传输和结肠传输加快。多项国外研究表明,每天服用2mg普芦卡必利在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整体症状和生命质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疗效可长达18个月,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一项亚太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研究系统评估了普芦卡必利在亚太慢性便秘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例慢性便秘患者在接受普芦卡必利2mg或安慰剂治疗12周(每日1次)的过程中,普芦卡必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且在开始治疗的1周疗效尤为显著;在整个治疗周期均保持了较安慰剂更好的疗效。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MedicinesAgency,EMA)已批准将普芦卡必利用于成人患者慢性原发性便秘的治疗,多个国家的推荐剂量为成人2mg/d,老年人1mg/d。普芦卡必利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腹痛和头痛等。普芦卡必利推荐用于常规泻药无法改善便秘症状的患者,当服用普芦卡必利4周仍无疗效时,需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是否继续服用该药。

23.氯离子通道活化剂可以促进肠上皮分泌,增加患者自发排便次数。推荐等级:推荐。

鲁比前列酮是一种二环脂肪酸类前列腺素E1衍生物,可选择性激活位于肠上皮细胞顶膜的2型氯离子通道,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氯离子分泌入肠腔,肠液分泌增加可疏松粪便,从而加快排便频率,改变粪便性状,减轻排便费力感,缓解排便的总体症状。国外多项研究证实,鲁比前列酮可显著增加慢性便秘患者自发排便次数,对慢性便秘的疗效呈剂量反应效应(用量为24~72μg/d);与安慰剂组比较,口服鲁比前列酮24μg/d,1周后自发排便频率为5.69次/周,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46次/周(P=0.)。动物和人体组织研究表明,鲁比前列酮能逆转吗啡对黏膜分泌功能的抑制,可有效治疗吗啡引起的便秘。年美国FDA批准鲁比前列酮上市,推荐用于治疗CIC,剂量为24μg/次,2次/d。随后年美国FDA又相继批准将其用于18岁以上的女性IBS-C患者,剂量为8μg/次,2次/d。药品不良反应方面,鲁比前列酮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腹胀、腹痛和头痛。

4.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推荐等级:建议。

现有研究资料证实,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国外研究显示,成人慢性便秘患者较健康人群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粪链球菌属、梭菌属等优势菌群的数量显著减少,同时大肠埃希菌、金*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柠檬酸杆菌、克雷伯菌等)和真菌等潜在致病菌数量显著增加,且这一趋势与便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目前肠道微生态失衡与慢性便秘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机制包括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改变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菌群的代谢物(甲烷和短链脂肪酸)、细菌的细胞成分(脂多糖)或细菌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多种肠道功能。微生态制剂虽不是治疗慢性便秘的一线药物,但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肠道蠕动和胃肠动力恢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其推荐作为慢性便秘的长期辅助用药。微生态制剂可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类,粪菌移植治疗也属于广义的肠道微生态治疗。

益生菌是指摄入足够数量后,能对宿主起有益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常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一项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共例患者的系统性综述显示,乳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成人慢性便秘患者有缓解作用,并且干酪乳杆菌能够缓解儿童慢性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国内多位学者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发现使用益生菌1个月左右,便秘相关症状总评分和粪便性状总评分均显著降低。益生菌改善便秘症状的可能机制:纠正微生态失调,刺激肠壁神经,改变肠腔分泌功能,促进肠道动力恢复。

益生元是指一类虽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可选择性刺激肠道内一种或数种细菌生长繁殖的可发酵食物。目前关于益生元与慢性便秘的研究较少。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给予女性慢性便秘患者补充菊粉或部分水解瓜尔豆胶混合物3周后,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均有所增加,但与安慰剂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合生元是同时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制剂。有研究应用合生元制剂(车前草纤维和5种益生菌,均属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属)治疗慢性便秘患者8周后,患者粪便性状恢复至正常水平,肠道传输时间显著缩短。应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可以部分缓解便秘症状,国外指南和共识意见将其推荐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但具体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如何选择适合的微生态制剂和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剂量、组合和疗程等尚难以得出结论性意见。

粪菌移植是将健康者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近年来研究发现,STC患者通过粪菌移植后排便次数明显增加,4周时症状缓解率可达71.4%,但12周时症状缓解率仅为42.9%[,]。粪菌移植治疗慢性便秘尚存在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如供菌者选择、移植剂量、移植频率等,且由于移植他人粪便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传播供者体内的病*、致病菌等。鉴于此,粪菌移植治疗慢性便秘目前仅限于研究,不宜作为常规手段用于临床治疗。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主讲:赵林远

编辑:王佳珂

编审:邓莹沛

医院营养科

医院营养科,在科主任领导下,专业技术人员6人,现开展住院营养支持治疗和营养咨询门诊工作。

住院部营养支持工作有营养筛查,营养会诊,肠内营养支持,营养宣教,居家营养治疗。肠内营养配制室成立于年,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不同病程制定个体化、合理化营养治疗方案,可配制20余种肠内营养制剂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营养咨询门诊,成立于年9月,现与产科、生殖中心合作开展有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体重管理特色门诊服务;并开展慢性疾病、疾病恢复期、亚健康等人群营养咨询;提供人体成分测量、握力等肌肉储备情况评价、营养素摄入情况评价、血液营养指标评价等综合临床营养评价,制定个体化营养饮食建议及营养素补充建议。

有下列情况,建议您进行营养门诊

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厌食,经常感觉身体虚弱、疲惫无力亚健康状态

2.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脂肪肝,肾病·、贫血、水肿,癫痫、苯丙尿酮症、高同型半胱氨酸等

3.外科术后、肿瘤放化疗期间及康复期营养不良

4.慢性腹泻、便秘

5.备孕,妊娠期(妊娠期糖尿病)、哺乳期

6.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青少年营养问题

门诊时间:

下午:星期一、三、四、五(14:30-17:30)

上午:星期二(8:00-12:00)

联系

-

联系人:邓莹沛,李高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