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便秘,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香蕉,
或者喝某某肠润茶,
甚至吃点药,
结果一顿忙活,
还是拉不出来
……
要注意的恰恰是这些常规方法无效,
又找不到原因的“便秘”。
21岁的女孩,长期便秘,但是找不到原因,她怎么了?
主诉:肛门区坠胀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区坠胀感,无疼痛,无腹痛、腹胀,大便1天1~2次,每次排便时,排便时间长,排便费力,排便困难,偶有腹泻、排便费力,无血便。院外曾口服药物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有所好转。患者现为求明确诊治,特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医生检查后以“便秘”收入我科。
专科检查:肛门视诊未见肿物,指检肛管静吸压稍高,肛门括约肌收缩后稳定性差,肛管直肠未扪及明显肿物,放松后肛门括约肌肌张力稍高,努挣时耻骨直肠扪及反常性收缩,退出指套无血染。
辅助检查: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为前后静息肌张力增高,快肌肌力、慢肌肌力和耐力下降,放松时间明显延长。肛门直肠测压提示:肛管反射舒张压偏低、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较短、肛管静息压较低、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52分(轻度焦虑)。
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结果:
临床诊断:功能性便秘、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治疗方案:磁刺激+电刺激+生物反馈+家庭训练。
盆底康复方案
电与磁电交替治疗。每天连续治疗,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10天。
家庭训练
小球囊训练每天睡前30min,腹式呼吸训练早晚各15min。
健康教育
保持生活规律,禁止喝酒、抽烟,忌辛辣食物,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增加肠道蠕动功能。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良好的排便姿势,不蹲厕所玩手机,排便时间控制在5~10min。另外,督促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肛门坠胀感明显好转。便秘明显好转,能每天自主排便1~2次,而且排便不费力,排便轻松,耗时短,排便量正常。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为前后静息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快肌肌力、慢肌肌力和耐力均有明显提升,并恢复至正常参考值,放松时间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对治疗效果很满意。
随访:1个月后随访,肛门坠胀无复发,排便恢复正常。
怎么判断是功能性便秘?
正常排便时,直肠收缩,直肠内压增强,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功能性便秘患者在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出现矛盾性收缩,肛门内括约肌又不能很好地放松,导致在排便的时候出现很多困难。
便秘很常见,怎么知道是不是功能性便秘呢?
罗马Ⅳ诊断标准,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1)需要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因素、药物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便秘并符合以下标准:
(必须符合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
至少25%的时间排便感到费力;
至少25%的时间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
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不尽感;
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
至少25%的时间排便需要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
每周自发性排便少于3次。
(2)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不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诊断标准。
诊断之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功能性便秘很难发现原因,但是长期又会给患者造成很多苦恼,甚至焦虑。目前,除了常规处理便秘的方法外,生物反馈、电刺激、磁刺激,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简单、有效方法。但是需要患者尽早发现,并且重视。
(病例来源:医院曹龙磊胡成成)
告别产后便秘,关键这5招
生完二胎器官脱垂、便秘,应该这样训练盆底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