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猪场夏季高发病猪附红细胞体的症状及治疗
TUhjnbcbe - 2021/8/20 17:54:00

猪附红细胞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特点:

1、传播途径:吸血昆虫,如:蚊虫、吸血蝇、猪虱等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猪只相互斗殴、舔食断尾的伤口或饮食被血液污染的水和饲料发生直接传播;被污染的器械传播;怀孕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此外,人工授精也可传播该病。

2、流行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季节多发,每年的7-9月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高发季节。

3、易感猪群:体病可发生于各年龄和品种猪,通常发生在脯乳仔猪和怀孕母猪以及免疫力低下的育肥猪身上。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本病潜伏期一周左右,病猪体温突然升高40-41.5℃,皮肤发红,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猪体力下降,走路摇摆不稳,喜欢堆卧,便秘或腹泻;背腹部毛色铁锈色,皮肤苍白,可视粘膜苍白,轻度*疸;尿液淡红或呈红褐色。患病后期可视粘膜*疸或苍白,患病猪体型消瘦,贫血,相当多病猪眼圈、肛门周围皮肤发青;耳尖变干发绀,边缘向上卷起,排血红蛋白尿,最后呼吸困难,衰竭死亡。

哺乳仔猪:

5日内发病症状明显,新生仔猪出现身体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色或*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的仔猪会变成僵猪。

育肥猪:

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型病例较少见,病程1天-3天。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39.5度~42度。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部分病畜可见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天-7天,或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慢性型患猪体温在39.5℃左右,主要表现贫血和*疸。患猪尿呈*色,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

母猪:

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2度),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

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粘膜苍白及*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有其它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猪附红细胞体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1、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预防量的盐酸多西环素+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血*芪抗进行提前预防和治疗。

2、造成此病在某地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猪舍卫生条件差和养殖户的防病意识差。因此,要加强猪舍、环境的卫生管理和各流通环节的管理、防疫消*制度,防止互相感染,对病猪迅速隔离,死猪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等特别是临床上防疫注射、治疗用药前必须对注射器、针头按要求进行消*。

用法用量:

盐酸多西环素1kg+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kg+血*芪抗1kg,拌料斤,连用7-10天。

产品规格:

盐酸多西环素1kg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kg

血*芪抗1k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猪场夏季高发病猪附红细胞体的症状及治疗